一、《实施方案》起草背景及目的
当前,个别学校课后服务出现校内教师、资源不足,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等情况,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通过遴选一批合规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非学科机构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实现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阵地与校外非学科培训优质课程资源有机衔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到2026年全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二、相关政策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拟制本《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涉及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时间步骤、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等方面,制定了试点先行、有序启动、检查验收、建立长效等四个阶段,明确了非学科类机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日常运营等三个管理内容。计划选择惠济区、经开区及新密市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工作试点区,先行先试、探索方法;严格遵循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需收取费用的,需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收取。
四、《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进度
(一)试点先行(2025年7月--2026年1月)。按照市内建成区、市开发区和县(市)三个层面,确定惠济区、经开区和新密市为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区,其他非试点区县(市)选择区域内至少5所试点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方法步骤、日常管理、评估退出、安全防范和资金管理等。
(二)有序启动(2026年2月--2026年8月)。2026年2月底,市教育局将适时召开试点经验推进会,总结三个试点区工作开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点经验,部署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2026年春季开学后,全市范围内有需求的学校有序落地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三)检查验收(2026年9月)。市教育局组建三个实地检查组,对15个开发区、区县(市)的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普及性、有效性进行逐一验收,并视情通过第三方进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针对问题实时反馈,挂牌督办。
(四)建立长效(2026年10月以后)。各开发区、各区县(市)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建立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引进的机构是有资质、信誉好、质量高的非学科机构;要形成引入机构名单、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健全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家校共同监督的方式强化引入机构开展服务过程中的自律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挂钩退出机制。
![]()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郑州市教育局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40号
邮政编码:450007
联系电话:0371-66961598
严禁上传或处理涉密文件
|
![]() ![]() |